共建共享促共赢 同心绘就新画卷


在十四师皮山农场举办的兵地融合系列文化活动中,皮山农场幼儿园小朋友们参加旱地划龙舟活动(摄于6月1日)。张婉茹 摄 在十四师皮山农场举办的兵地融合系列文化活动中,皮山农场幼儿园小朋友们参加旱地划龙舟活动(摄于6月1日)。张婉茹 摄

●史吉如

近年来,十四师昆玉市紧紧围绕兵地融合发展战略,以产业协作、教育共享、文化交融为抓手,不断创新融合机制、拓展融合领域,在沙海边缘绘就了一幅兵地携手、共建共享的生动画卷。

产业协同发展 拓宽就业增收路

8月26日一早,在位于昆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丰茂果品有限公司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来自墨玉县雅瓦乡明木村的青年亚库普·胡拜尔迪,专注地操作着自动化红枣清洗设备。“以前靠务农为生,收入很不稳定。现在通过兵地融合就业项目,我成了产业工人,每月有3000元稳定收入,公司还提供免费食宿和专业技术培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他笑着说。

据悉,昆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功引进企业96家,累计带动就业2052人,其中地方群众占比超过40%。尤其在红枣特色产业领域,已聚集红枣精深加工企业10余家,带动皮山县、墨玉县等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真正实现“建一个企业、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兵地共赢局面。

教育资源共享 培育时代新人才

9月4日早晨9点,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学生古丽米热·麦麦提阿卜拉背上书包准备前往学校。“我家住在墨玉县,但父母坚持送我来二二四团中学读书,这里教学质量更好、管理更规范,能和各族同学一起学习,特别开心。”她说。

十四师昆玉市始终秉持“兵地一家亲”理念,大力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昆玉第三中学作为兵地联合办学示范点,广泛吸纳墨玉县雅瓦乡等4个乡镇及和田市、皮山县等地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目前接收地方学生比例达35%。自获评兵地联合办学示范点以来,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多次获得和田地区教育系统高度评价。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北京援疆资源,创新“校企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疆外生源占比超70%。近年来,学院借助援疆资金吸引1700余名疆外学生签订兵团就业协议。针对和田地区产业需求设立的宝玉石加工专业,与当地10多家珠宝鉴定机构建立稳定合作,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构建起“引人—育人—留人”的教育体系,为师市及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文化交融互鉴 同心共筑家园梦

今年端午节期间,皮山农场举办兵地融合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周边群众踊跃参与。活动中,皮山县文工团与团场职工联袂献上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奏响民族团结动人乐章。这些活动不仅营造出兵地共庆、团结热烈的浓厚氛围,更深化了兵地职工群众的情感交融与文化认同。

今年上半年,十四师昆玉市累计举办春晚、交响音乐会、第三届合唱大赛、经典舞台艺术进昆玉专场演出等特色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16场次,在元宵、端午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170余场次。兵地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文化润疆工程注入鲜活力量,共同构建起兵地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