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延禄,1895年4月1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1909年,李延禄到延吉道边防督办吴禄祯办的一所常备军随营学校学习。1911年,李延禄被分配到督办公署当差。1914年,李延禄考入吉林实习工厂当学徒。一年后,他因为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群众活动,被厂方除名。1919年,李延禄参军当兵,先后任延吉巡防营司务长、骑兵连连长。1921年,李延禄有意泄露部队要镇压东满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活动的计划,保护了一批朝鲜族革命者,被判刑四年。后经同僚们营救,得以提前释放。1925年,李延禄经人介绍到和龙县警察大队任小队长,后又任公安局巡官。1928年,李延禄回到延吉县第十三混成旅所辖的官盐催运局缉私连任连长。
1928年10月,东满各族人民进行了反对日本侵略者修筑吉会铁路的斗争。1930年5月,延边农民举行“五卅暴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和组织了爱国反日斗争,李延禄和一部分爱国官兵支持并参加了反日群众斗争。在斗争中,他结识了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延吉县委决定派李延禄利用旧关系,到第十三旅王德林营开展士兵工作。在李延禄等人推动下,1932年2月8日,王德林在小城子召开了抗日宣誓大会,正式成立国民救国军,自任总指挥,李延禄被任命为总部参谋长。2月15日至21日,救国军接连攻克敦化、额穆、蛟河三城,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改善了补充团的武器装备。救国军初战获胜给绥宁地区人民以极大鼓舞,驻宁安的吉林军二十一旅两个团和宁安地方自卫团也先后起义,分别加入自卫军和救国军。此后,救国军总部和补充团等转入宁安县镜泊湖山区驻扎。3月20日清晨,李延禄布置好伏击圈迎击日军上田支队,战斗进行了9个小时,敌人被击毙80余人。这次战斗之后,李延禄又组织小部队沿途袭击上田支队。日军到达宁安后未敢久留,3月下旬就和天野十五旅团一同撤出宁安西返,一路上在关家小铺、高岭子、海林、横道河子等地又受到自卫军、救国军各部阻击,狼狈逃回哈尔滨。
1933年1月1日,日军在飞机、重炮、装甲车掩护下,向牡丹江东的磨刀石猛扑。李延禄指挥战士利用天险顽强阻击,连续打退敌人4次冲锋,后率部奋力冲杀突围,转移至五河林。4日,李延禄宣布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李延禄、政委孟泾清、参谋长张建东,下属四个团一个游击支队。经宁安县委批准,1月下旬,抗日游击总队扩大改编成立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被任命为军长。
1933年1月至5月,李延禄率领救国游击军转战宁安、汪清县境内,获得许多胜利。7月,李延禄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不久李延禄被选为支部书记。7月下旬,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密山县郝家屯召开,有十多个队的首领参加会议。一致同意启用“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称号,公推李延禄任军长。1934年9月,在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将县委创建的游击队与李延禄所率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合并,联合其他反日部队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任命李延禄为军长。1936年3月,所率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同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9月,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南京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10月,组织安排李延禄去延安。
1945年11月17日,李延禄由延安到达佳木斯。李延禄任中共合江省工委委员、省政府主席。1948年8月,李延禄被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他先后担任过松江省政府副主席、中共松江省委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5年6月18日,李延禄在北京逝世。
1955年,李延禄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