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微腐败” 淬炼好作风


  引言

  “微腐败”是职工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如不加以克服和杜绝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吞噬的是职工群众获得感,影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一、“微腐败”易发生环节及主要形式

  通过调研,查看“微腐败”案例,企业的“微腐败”行为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环节。

  1.职能部门吃拿卡要。在安全质量检查验收、精益内部市场结算、矿区治安管理以及各类考核等工作中,不正当行使岗位职权,收受、索要钱物或“吃请”。

  2.领导干部借机敛财。借婚嫁、乔迁、生子、升学等事宜收受职工“份子钱”。以交纳出勤保证金、安全罚款、购买办公用品或生产资料等名义向职工收取现金。

  3.权力岗位小贪小占。利用岗位之便将生产工具、低值易耗材料、办公用品等私有化。劳动防护及洗化用品发放不及时或少发放,将其占为己有。

  4.党员干部吃请收礼。过年过节,收受职工一点“土特产”、微信红包,或者代购物品“忘记”付钱,指定“一站式”快递等隐形变异的“微腐败”行为。

二、“微腐败”防治措施

  针对“微腐败”易发环节、表现形式,要从思想、制度、监督等方面做好靶向防治,以有力举措保护好职工群众切实利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1.治理“微腐败”坚持党风廉洁教育。一是加大对“微腐败”主要表现的宣传。让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微腐败”对政治生态带来的危害,明确底线、红线,彻底斩断“人情”关、小礼小节、送礼办事等司空见惯的不正之风。二是发挥好廉洁教育前置作用。利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开展专题廉洁教育活动,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廉洁谈话教育、警示提醒教育等,增强党员管理人员廉洁自律意识,确保廉洁过节。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日常监督、群众信访举报、反腐倡廉建设联席会议、党务厂务公开等制度,扎紧制度篱笆,使干部群众依规办事,决不让“微腐败”有任何滋生的空间。

  2.治理“微腐败”坚持从细处入手。治理过程坚持抓细节、抓具体,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挺纪在前,守住红线底线。“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抓住这些节点,看住“四风”问题的集中爆发期,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十个严禁”的有关要求。同时还要对职工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做到及时回应,具体解决。

  3.治理“微腐败”坚持常抓不懈。一是治理“四风”和腐败问题要保持长抓的耐心和常抓的韧劲,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始终踩着不变的步伐。二是坚持带头落实“第一责任”。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四个亲自”带动其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三是充分发挥公司纪检部门、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以及财务审计等有关业务部门的监督职责,加强对节日期间违规“三公”消费、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以及侵害企业职工权益等不正之风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一经核实,将作为典型问题从严从重处置,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