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锚定 一体设计 能力递进 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治水”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自2011年以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构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4项重大课题,聚焦贯通培养机制、标准、实施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2012年在水利工程等8个“治水”领域相关专业进行自治区“3+2”五年制高职试点改革。

  历经15年创新实践,学校提出“需求锚定、一体设计、能力递进”贯通培养创新理念,解决多种难题,破解多种困境,疏通多个堵点,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形成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治水”人才的“广西方案”。

产教协同 中高联动 畅通贯通培养机制

  学校立足行业办学优势,牵头组建中高职五年贯通“治水”人才培养产教联合体,构建由秘书处、课程开发等3个中心、人才培养等5个专门委员会组成的“1+3+5”实体化运行机构,统筹协调贯通培养工作。

  学校重点围绕权利分配、共建共享、一体实施等堵点,以《贯通培养章程》为核心,制定《贯通培养教学资源库管理办法》等共建共享制度9个。各参与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制定实施方案72个,努力实现全领域、全流程规范贯通培养。

  学校聚焦学生成长度、企业满意度、社会贡献度、专业发展度,构建“四度评价”体系,确保贯通培养工作质量。创新形成了“产教协同、中高联动”贯通培养机制,有效提升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贯通培养系统性和适应性。

需求锚定 一体设计 健全贯通培养标准

  基于能力本位、职业生涯发展等理论,学校创新“需求锚定、能力递进”开发方法,研制中高职五年贯通“治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突破了传统方法的跨学段局限,既避免中高职课程重复、能力断档,又保持各学段人才培养差异性,实现各学段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

  校企混编团队依据开发指南逐层剖析“治水”产业关键环节、核心岗位、典型任务、工作流程,以及代表性“治水”岗位的发展进阶路径,绘制“治水”岗位群知识能力图谱;构建“基础技能为根、专项能力为干、创新素养为叶”的职业能力树,勾画职业能力发展梯度图,实现“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无缝衔接。

  基于需求锚定分析,学校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和专业核心课程一致性原则,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五年贯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案34份,“认知、模拟、实战”三阶模块化课程标准276份。

中高一体 岗学融通 实施高技能人才贯通培养

  对照“治水”岗位群知识能力图谱、职业能力树、发展梯度图,校企共建“中高一体、教培一体”教学资源库,开发数字资源总量超1.7万件、在线课程63门、教材38本。

  学校对接“治水”核心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真实工作项目、真实工作流程,共建节水灌溉技术等生产、教学、科研、应用、培训、竞赛、“双创”的“七融合”实践教学工场37个,实现跨学段、跨校教学资源共享。

  校企联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虚拟产教教研室,常态化组织跨学段、跨校的集体备课、联合教研、科研攻关和交叉教学等活动,依托与岗位密切对接的教学体系,实施“中高一体、岗学融通”高技能“治水”人才培养。

  自学校实施方案以来,取得良好成效。学生获世界(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一等)奖18项;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奋战“治水”一线,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5%,19名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工匠”等。教师获国家级奖励15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17个专业(群)入选国家、自治区高水平专业(优质专业)。方案应用于“广西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实施方案研究”等重大课题,形成研究报告20余万字,发表论文18篇,出版专著1部,2份咨证报告被采纳。

  (刘存香 蔡永强 赖永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