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普贡村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插图:李娜    插图:李娜

【诗意中国】

  写过贵州十里河滩边的一个布依古村麦翁寨。小文在上海的报纸发表不久,当年我任过主编的文学月刊《山花》编辑部的老同事小韦就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的家乡普贡也很值得写:村民80%是布依族,此外主要是苗族,两个民族的人们千百年来和和美美地相处,这里很早就开始发展基础教育,乡村东南西北四方通达,原生态的山、水、林、洞、湖交融……

  “村民们要我邀你去普贡一趟,看看那里的山水,和他们摆摆龙门阵,你定会有收获的。”小韦说,“叶老师,你忘了?40年前,我17岁,是你把我从这个村寨招进《山花》编辑部的!”

  看来,我不去是不行了。

  于是乎,2025年入伏前几天,我欣然驱车来到了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普贡村。

  坐在村寨古树下和几个布依族、苗族老人深入地聊,得知“普贡”这个使用了千年的村寨名,和“麦翁”一样,都是布依语的发音,又结合了《墨子·尚贤》中的“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之意。

  迎着山风,站在足有500亩面积的水稻田边,放眼四顾,心旷神怡。几个布依族老人指向被绿油油的普贡大田坝团团围拢的山峰,以及半山坡上坐落着的村寨。他们告诉我,那是普贡最高最有名的山——唐帽山。“除了巍峨的唐帽山,普贡还有‘三星拱照’‘双龙抢宝’‘玉带环流’‘平地烟霞’‘杨柳清风’等近二十个古人取名的自然景观。你只来这么一天,是看不过来的。”

  通过老乡们热情的介绍,我了解到普贡村的2000余村民散居在田坝边、山脚下,全村的总面积足有7平方公里。从他们的口音中,我听出除了布依族和苗族,似乎还居住着其他民族的同胞。小韦告诉我,普贡村的确有零星的几家汉族、仡佬族,他们都和韦姓布依族联了姻。

  一旁的村支书道:“普贡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落。千百年来,我们在贵州高原的这块台地上和睦相处。你看嘛,九曲十八弯的溪流给村民创造了丰衣足食的条件。”顺着村支书手指的方向,只见耀眼的阳光下,一条河流泛着波光,挨着大山拐弯淌去。一阵山风吹过来,凉爽而舒适,一点也感觉不到夏天烈日下的炎热。

  我不由得问:“普贡大寨子的海拔是多少?”

  村支书回答:“1700多米吧。”

  怪不得比省城贵阳要凉快一些。

  和众乡亲一起缓步沿着大田坝步行,眼前是如同江南水乡稻田一般的景色。我指着在风中摇头晃脑的谷穗道:“这时节,水稻正在灌浆吧?”

  “正是。”一个布依老汉道,“看不出你还懂种庄稼哩!”

  我说:“我也种过田、栽过秧、挞过谷子啊!我还晓得,新石器时代你们布依族的祖先就会种稻了。”

  村支书又道:“我听来这里考古的专家们讲,一万多年前,普贡这一带发过一次大洪水,损毁了一切。光恢复元气,就耗费了几千年。通过对附近新发现的大松山墓群的发掘研究认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普贡山地又有了丰厚的社会文明,自那时以来,延续不断。故而我们普贡只敢说是千年的布依古寨。”

  村支书告诉我:“最早来到普贡的是韦姓布依族,其他民族的居民如苗族,来此地稍晚于布依祖先。这些苗家兄弟并非‘百越’的后裔,其先祖为蚩尤和祝融。他们迁徙到此地,被布依祖先接纳。此后,两个民族的居民互相信任,成为患难兄弟,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我凝神细听着村支书的介绍,真没想到,大山深处普贡寨上的一位村支书,竟有如此人文襟怀!

  我指了指坐落在山脚下河谷边的普贡寨子说:“看哪,家家户户的院坝都连着山坡,坡上还有瓦屋,每一户都像一个小小的山庄,住起来多么舒适!”小韦说:“像我们这些在外头上班的子女,节假日都想回来住一住。”

  边走边聊边看,我们走进了布依古村的深处。

  村支书告诉我,除了500亩水稻田之外,普贡村还有1200多亩苞谷地、500多亩规模化种植的流转土地,村子引进了龙头企业,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蔬菜进行种植,供应城镇居民。200多亩的水果种植也如此,春有草莓樱桃,夏有桃李葡萄,秋有地萝卜圣女果,冬又有早熟的草莓品种接上,总之是四季鲜果循环供应,果品质量达无公害级别。此外,还有畜牧业养殖,生猪、蛋类等都形成了小规模的商品化。更值得提一句的是,政府提供样板,建起了近百幢民宿。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酷暑的时节,村里的每幢民宿都住满了客人,房间供不应求。

  不知不觉间,太阳移到了西边的山头上,从河上吹来的风更凉爽了。我们转了几个弯弯,走进普贡中学宽大的院坝,看见高高耸立的校舍,都发出赞叹。想不到,普贡中学建校已经90多年。村支书笑吟吟地向我发出邀请:“到百年校庆时,叶老师得空,我们一定要请你来。”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大山里的普贡村,不仅有普贡中学、普贡小学,16年前就办起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教育。

  夕阳西斜,坐在院坝的柳树下一边喝茶一边细聊。原来,早在600多年前的洪武年间,村子就极重视教育,立社学,聘请师儒,并设有书院、私塾,教化育人。明清以来,村子一直坚守教育理念,在近百年前就办起了一所完小。现如今,普贡具有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教师队伍中有省级名师、“双百工程”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名师出高徒”,普贡中学的升学率在贵安新区名列前茅。2000多人的村子里,具有研究生、本科、中专、高中学历的有500多人,占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故而乡村读书会、乡村书院总有办不完的活动。“叶老师,你来得匆忙,要不,我们准定要请你到读书会和乡亲们见见面。”村支书说。

  一路行来,眼前展开一幅幅人文昌盛、风景如画、生活祥和的乡村画卷。

  望着天边绚丽多彩的晚霞,我不由得想到,来这里安度晚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叶 辛,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