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禹城
村口文化广场的秧歌队锣鼓声声,一对新人穿着中式礼服,在“执委妈妈”们的见证下许下诺言。“这次我们结婚花的钱特别少。”新郎母亲握着村妇联主席、“执委妈妈”滕雪华的手高兴地说。
永久村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典型的农业村,彩礼随着村民收入一路“水涨船高”。
“我们家也想少要彩礼,可大家都有攀比心,如果要少了,岂不是让人看不起?”一位村民道出了很多“娘家人”的心里话。
针对这种“面子执念”,滕雪华号召村里比较有威望的妇女组成“执委妈妈”小队,以最擅长的“唠家常”“掏心窝子”方式现身说法。
“执委妈妈”还积极协助新人策划“乡村田园婚礼”、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推动和谐家风建设。
“要让别人信,自己得先做到。”这是“执委妈妈”们的共识。
杨清娟的女儿去年出嫁就没要彩礼。“我是妇联执委,得给村里带个头。”杨清娟说,“彩礼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小两口日子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在她的带动下,“执委妈妈”们纷纷行动:董连凤的侄女结婚,主动降低彩礼;管淑霞的外甥女结婚,直接选择了“零彩礼”……
这些“自家事”,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
村里的年轻人说:“以前觉得彩礼是必须的,现在看‘执委妈妈’家的孩子,没要彩礼也过得挺好,我们也想试试。”
“光靠劝不够,得有制度管着。”滕雪华说。
在“执委妈妈”们的提议下,永久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彩礼不得超过8万元,婚宴不得超过10桌”,并把婚俗改革纳入“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
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俗改革劝导队”,由“执委妈妈”们全程指导“简办”“新办”。
今年5月,得知村民李志刚结婚,女方家想办20桌,董连凤第一时间上门劝说,最后婚宴减少至8桌。
如今,永久村的“执委妈妈”们已经成了村里的“文明使者”。正如村支书所说:“妇联执委用柔性力量吹开了婚俗改革的新风,让我们村的风气越来越正,日子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