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打造“华蓥山上居”文旅品牌 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   晨曦中的华蓥山峰峦叠嶂,尤为壮美。   张国盛 摄  晨曦中的华蓥山峰峦叠嶂,尤为壮美。  张国盛 摄
    位于华蓥山间的“上山上·抱翠”山居民宿。邱海鹰 摄位于华蓥山间的“上山上·抱翠”山居民宿。邱海鹰 摄
      华蓥山大熊猫苑的大熊猫在戏水。   邱海鹰 摄  华蓥山大熊猫苑的大熊猫在戏水。  邱海鹰 摄
    □彭娟

      初秋,华蓥山脉苍翠连绵,晨曦穿透薄雾,洒向藏于山间的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宿院落。入住“上山上·抱翠”山居民宿的重庆游客王薇,在鸟鸣声中推开窗,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从重庆主城区开车过来就一小时,周末上山小住已经成了全家最爱的生活方式。”

      “有一种生活叫华蓥山上居”。近年来,广安华蓥市坚定围绕“旅游市”定位,持续推出新产品、建设新项目、打造新业态,推进生态、文态、形态、业态“四态”融合,深化区域合作,以“华蓥山上居”为牵引,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全力构建具有华蓥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民宿集群成势 “山上居”掀起“微度假”热潮

      在华蓥山,越来越多像王薇这样的游客,正用“微度假”的方式,重新定义与这片山川的亲密关系。

      7月下旬,位于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的“原舍·嘿矿熊猫”主题民宿进入试运行。这座掩映于青山绿水间的民宿,由以前的老龙洞煤矿旧址改建而成,以“工业遗址+熊猫IP”为亮点,深受游客喜爱。

      “截至9月10日,37间客房客流量达800多人次,综合营业收入可观。”该民宿店长邹强说,民宿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下单。

      几年前,华蓥山的住宿业还处于零散状态,几家老式宾馆和零星农家乐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如今,沿着山势错落有致的民宿集群,与山野相融,已成为华蓥山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整体品牌效应。”华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华蓥已形成“上山上·抱翠”“原舍·嘿矿熊猫”“十里芳菲·红岩美村”三大示范引领性山居民宿组团。

      率先打造的“上山上·抱翠”,自2024年5月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荣获2024年度西南住宿业最受欢迎民宿品牌、2024年度山野度假美宿金鳞奖,游客人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2.5天,实现“从过客到住客、从观光到体验”的质变。

      将于近期与游客见面的“十里芳菲·红岩美村”,整体规划为“银杏组团”和“小茶园组团”两大功能板块,打造以独栋为主的山居民宿,涵盖了咖啡馆、小酒馆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如今,不只是住宿,“华蓥山上居”已成为具有高识别度的文旅品牌。除山居民宿组团外,华蓥市还推出了骄子阁、皛然山居等山居产品,串联22家民宿,构筑了丰富的山居产品体系,区域房间供给总量达到900余间,为华蓥山居民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华蓥市还组建民宿产业发展协会,建立完善民宿管理机制,构建华蓥治愈系民宿体系,推动“华蓥山上居”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业态破圈融合 “新玩法”激活沉浸式山地游

      在华蓥,要住得舒心,更要玩得尽兴,让游客从“过来住”变为“留下来”。

      7月15日,全长3.5公里的华蓥山欢乐谷漂流激情开漂,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份清凉与欢乐,当天便吸引了5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开业不到2个月,游客量达4万余人次。”该项目副总经理罗银介绍,下半年将增设煤矿文化研学基地、农业采摘基地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围绕“山”资源,华蓥不断涌现文旅新场景:引进两只大熊猫“林溪”“一家”,建成了大熊猫展馆;打造了黑龙峡漂流、山涧有溪、露营基地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建成启用华蓥市低空飞行基地,开通5条低空观光线路;“霍比特徒步环线”成为川渝徒步旅游爱好者的宠儿;依托21号公路建设,打造区域最美网红公路,成为华蓥旅游新打卡地;对标旅游特色镇,全面改造提升红岩乡、天池镇的旅游设施,引进了文创商店、森林食品等多种业态,塑造了区域旅游新亮点。

      文旅产业同样火热。提质红色旅游,华蓥打造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陈列馆、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等12处红色景点,推出红色研学游、文化遗产游等精品线路;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升级改造华蓥山夜市、长乐坊等消费集聚区,打造华蓥版“日落大道”、华蓥市人民公园等网红打卡地,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望树里·和美阵地”“上坝桥·梨奇世界”等乡村旅游景点,推出赏花、摘果、垂钓等体验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与此同时,华蓥精心办好节会活动,高质量筹办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华蓥山民宿发展交流活动等,增强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华蓥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整合资源,以“华蓥山上居”串珠成链激活全域旅游,构建“山上+山下”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华蓥市接待游客408.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1.15%;旅游综合收入46.71亿元,同比增长9.6%。

    渝广同频共振 “一家亲”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华蓥山纵跨川渝,这一地理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华蓥市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瞄准重庆文旅大市场,华蓥不断强化区域协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共拓互推客源市场、共塑区域特色品牌,“三向发力”推进合作。

      协同发展,交通互联是关键。华蓥市加快推进西渝高铁、渝广同城大道等通道建设,落实渝广市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同城待遇”,联合推出畅游“重庆都市圈”“惠民一卡通”等产品,推动渝广高速通行费减免政策覆盖华蓥市,吸引重庆游客来华蓥休闲度假。着眼全域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市场共享,客源互送共赢。渝广两地共推“小平故里—华蓥山—渣滓洞”红色游等精品线路,持续扩大客源市场。打造区域合作标杆,聚焦“一线、三核、五组团”(华蓥山沿线旅游风景道,宝鼎、石林、金刀峡三核心,华蓥、邻水、渝北、北碚、合川五组团),实施项目共建、活动共办、品牌共创、宣传共推,建设川渝文旅区域协同发展先行试验区。

      品牌共塑,扩大区域影响力。华蓥联动川渝两地10县(市、区),共同组建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共商旅游发展,共拓旅游市场,共创文艺精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携手建设大华蓥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川渝文旅一体化合作,深化川渝文旅互动,提升区域文旅的整体辨识度与影响力。

      这种深度联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上半年,华蓥市接待的重庆游客达107.697万人次,占比达25%,同比增长9.1%。

      华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华蓥山上居”品牌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

      华蓥山居,静栖之地。华蓥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多元的业态,绘就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崭新画卷,广邀八方来客共乘“文旅融合、百业共兴”的快车,共赴“有一种生活叫华蓥山上居”的浪漫之约。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