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作曲家叶小纲(见右图)的第五交响曲《鲁迅》将由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濮存昕、石倚洁等一众艺术家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共同演绎。昨晚,上海交响乐团“大师不在台上”项目特邀叶小纲走进上海鲁迅纪念馆,分享他的创作故事以及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厚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缘。现场,观众还得以提前聆听《祥林嫂》和《两地书》两个乐章的精彩片段。
谈及交响曲《鲁迅》的创作初衷,叶小纲坦言要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早在17岁时,他便用人生第一笔工资购得《鲁迅全集》,从此有了“用音乐诠释鲁迅的精神世界”的渴望。
还原一个立体的鲁迅
在第五交响曲《鲁迅》中,叶小纲以鲁迅生平事迹与文学著作为灵感,精心构建出9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乐章:《序-社戏》《闰土》《阿Q》《祥林嫂》《野草》《铸剑》《朝花夕拾》《两地书》及《魂》。每个乐章都紧扣鲁迅原著,歌词直接引用其原文,从儿时的缤纷回忆,到与许广平的伉俪情深,再到刺破时代与社会现实的诗篇小说,鲁迅庞大精深的文学世界被作曲家以音符和旋律浓缩成一部交响作品,也为人们读懂鲁迅提供了新的方式。
乐曲第五乐章《野草》直接表达了鲁迅文学语境的核心。濮存昕的朗诵让叶小纲赞不绝口:“濮存昕传递的这份感染力和我对《野草》乃至鲁迅精神的理解完美契合。”
从上海弄堂走向世界
叶小纲出生于上海,尽管祖籍是广东,但上海的弄堂文化、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以及上海童谣、江南评弹等音乐元素,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成为他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
第五交响曲《鲁迅》既浓缩了叶小纲对鲁迅这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的热爱与崇敬,同时也是他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一次深情的告白。演出前,他在上交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鲁迅来到复兴中路》的推文。文中,他细数过往——鲁迅在1933年5月20日的日记中,曾记录携许广平前往大光明戏院,聆听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大中华之夜”音乐会的预演。这场音乐会次日公演后轰动一时,吸引1800名观众,成为当年观众最多的一场音乐会。他说:“现在,交响乐《鲁迅》终于由上海交响乐团做一次重要呈现,把鲁迅作品中那个时代的人物一个个拉出来给观众看,审视与考验今人的灵魂。”
眷恋和深情尽在曲中
叶小纲对上海的眷恋和深情深入骨髓,上海不仅是他成长的地方,更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舞台。本月,叶小纲将迎来70岁生日,上交特意为这位老朋友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1995年演出《地平线》时的节目单,以此致敬双方30年间演出18部作品的深厚情谊。
9月22日,上交音乐季还将特别呈现叶小纲的室内乐作品专场。这场音乐会由指挥家胡咏言执棒,聚焦叶小纲创作于千禧年后的室内乐精品:既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声音图腾《纳木错》《拉姆拉错》,也有取材古典文学与雅乐的《林泉》《临安七部》《落花天》,还有致敬音乐前辈刘天华和阿炳的《光明行》,以及展现自然生命之美的《蔓萝》。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