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电磁能:“水陆两栖”尖端技术落地经济民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 湖北东湖实验室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以下简称“氢能促进会”)理事单位——通达电磁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达电磁能”)联合主办的“风光发电离网制氢直流微网供电系统联调成功”见证活动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通达电磁能厂区举行。

会上,通达电磁能副总工程师陈元初介绍了直流微电网项目及技术情况,该系统依托湖北东湖实验室院士团队先进技术,具备全系统、全离网、全直流的独特特征,属于国际首创且可规模化应用,还突破了“新能源发电—高效制氢”协同运行的关键技术瓶颈。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以及氢能促进会理事单位——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氢能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等受邀参会。

魏锁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应用迈进的关键阶段,通达电磁能此次研发的“风光发电离网制氢直流微网供电系统”,为行业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绿氢生产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他强调,要想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加速核心技术迭代,聚焦系统稳定性优化、成本控制等关键方向,让创新成果更快适配多元化应用场景;另一方面要深化各方协作,行业协会需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科研院所应持续输出技术支撑,企业则要主动联动上下游,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闭环。

魏锁表示,期待以此次系统联调成功为契机,更多企业能加入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阵营,共同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核心地位,为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贡献集体力量。

湖北东湖实验室代表在致辞中表示,实验室作为湖北省首批新型高端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突破电磁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使命,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研布局覆盖多能互补智能微网、高速磁悬浮电磁推进、绿色智能船舶、绿色轨道交通等多个前沿方向。此次联调成功的风光发电离网制氢直流微网供电系统,是院士团队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技术与氢能产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的重大成果,也是东湖实验室核心技术与通达电磁能工程转化能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希望通达电磁能项目团队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产品优化,全力打造行业标杆。同时,也呼吁各位合作伙伴,以此次联调成功为纽带,进一步加强跨领域、跨环节的协同合作,共同拓展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的创新空间。

通达电磁能总经理左志远表示,该系统突破“新能源发电—高效制氢”协同瓶颈,打通“绿电—绿网—绿氢”转化链路,为偏远地区绿氢生产提供规模化方案,是院士团队多年深耕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聚焦新能源领域的成果体现,更是我们响应国家能源战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湖北东湖实验室及通达电磁能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以“风光发电离网制氢直流微网供电系统”技术成果为基础,持续聚焦新能源与氢能融合领域的核心难题,双方将联合开展技术迭代攻关,重点优化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规模化应用成本,推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在风光离网制氢,零碳园区供电,数据中心“绿色算力”供应等场景的拓展;同时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实验室前沿技术向产业化落地,共同探索“绿电—绿氢—绿用”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实现。

作为一家发轫于军品制造、并逐步向民品市场拓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达电磁能的上述成功实践,标志着其尖端技术积淀在民用领域实现重大产业化突破,从“国防所需”到“民生所用”迈出关键一步。

2018年7月,湖南高新创投集团依托国内著名院士团队在特种发射与船舶综合电力等领域的尖端技术,牵头打造重点产业项目——通达电磁能,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高端电磁能装备制造基地。这一战略布局,成为促进军事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示范样板,带动一批院士专家团队的创新成果在湘落地生根,逐步构建起“技术—产业—资本”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

如今,通达电磁能已形成涵盖控制器、能源车(能源系统)、逆变电源、变频调速、储能、泄能装置等在内的装置研制和批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下、水面、岸基等多场景。依托其在国防军工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通达电磁能加速“登陆”民用市场,正积极参与商业航天推射、高速磁悬浮、新能源船舶、智能微电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让曾经服务于国防的硬核技术,转化为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张莉婧)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