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聚焦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辽中区紧扣“严、实、找、建、情、行”六字工作法,持续建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为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让党的建设与新兴领域发展同频共振,不断释放红色动能。
建强指导员队伍坚持严字把关
在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上,辽中区始终坚持“严”字把关、“实”字打底。一方面,该区建立起组织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相关镇(街道)及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选派管理机制,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员队伍,同时严格对照《沈阳市新兴领域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工作导则(试行)》,明确专职指导员的选派主体、工作内容及调度机制,确保队伍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地区、本行业有意愿、有精力、有能力的党建人才,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双向选择等方式,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及自主择业表现突出的党员中精选出34名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服务覆盖+人才支撑”的双重目标。为帮助指导员从“新手”快速成长为“能手”,该区还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体系,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以“理论授课+经验分享”的形式强化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3场,覆盖143人次。
将党建指导深度融入业务链条
围绕夯实新兴领域组织建设根基,辽中区将党建指导深度融入业务链条,从“找党员”破题,向“建组织”发力。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分发挥组织宣传、联系服务、协调指导作用,以摸排党员为突破口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既要调取职工花名册、查询职工政治面貌,精准核实从业人员中的党员信息,摸清党员底数;也要指导企业优先招录党员,协助制定并实施发展党员计划,为后续组织建设夯实基础。针对新兴领域组织普遍存在的“员工规模小、党员数量少、人员流动性强、组织覆盖难”等特点,指导员们坚持“业务延伸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通过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常态化联系走访,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切实破解组织建设“落地难”的问题。
将党建指导融入具体服务场景
把党建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辽中区将党建指导融入具体服务场景,让党员作用发挥从“虚”转“实”。党建工作指导员主动化身“服务员”“联络员”,以“送政策、问需求、找党员、建组织、促提升”五步法为抓手,深入企业一线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疑问及诉求20余件。杨士岗镇农村党员肖凤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中,他因表现突出被选派为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想开展好指导工作,就要树立经常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要实打实地走进企业。”肖凤君始终践行着这句话,他一边加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建业务知识,为指导工作做足储备;一边与所派驻的3家企业“面对面”沟通,系统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详细讲解“两个覆盖”对凝聚企业力量、促进健康发展的意义,耐心指导党组织组建工作。经过他的持续努力,这3家企业中有2家已成立临时联合党组织,不仅推动了党的组织覆盖,更让“隐形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在辽中这片发展热土上,一支“懂党建、通业务、有情怀”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正不断壮大。随着他们的深入服务,辽中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正焕发更强生机,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澎湃的“红色动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