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新建的莆田中山中学绶溪校区迎来首批1300名学生。该校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规划占地3.4公顷,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2700个。这是一个现代化智慧校园,除了室内游泳池、篮球馆、学生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还打造了智慧图书馆、智能电控系统、录播室等数字化设施,高标准满足教学、科研和生活需要。
2024年,荔城区实施13个教育类项目,包括中山中学绶溪校区、中山中学壶兰校区、莆田第十五中学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扩建工程等,规划总投资约16亿元,新增学位约1.7万个,进一步补齐教育短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提高城乡教育均衡水平,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赶进度保质量,让孩子上好学
近日,莆田第十五中学党支部再次组织党员先锋队,直奔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扩建工程项目现场,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党员们围绕“工期进展”“宿舍防水”“隔音隔热”等事项进行提问。施工方逐一回应,详细介绍如何排班推进度、多措并举促安全,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在莆田第十五中学,记者看到2栋全新的宿舍楼,1处新食堂也已扩建完毕,工人们正忙着铺贴瓷砖、为外墙上漆。“2023年12月动工,预计今年内全部完工,明年2月交付使用。”施工方项目经理邱仁芳说,项目总建筑面积13050平方米,中标价4895万元。
说起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扩建工程项目,莆田第十五中学总务处主任陈伟感慨颇多。他已有26年党龄,始终冲在项目前期阶段的第一线,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跑遍相关部门,办好了各项报批手续。“大家翘首以盼,拧成一股绳,有力出力。”陈伟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义不容辞。
据统计,莆田第十五中学现有58名党员,占在编教职工总数的四成多。学校新宿舍楼在旧宿舍楼原址上拆除重建,校方只能暂时将学生安置于教职工宿舍,需要教师作出“让步”。“老师们特别是党员教师都没有怨言,大部分选择回家居住,每天往返。”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余伟景说,校方把教学楼顶层改为临时集体宿舍,多人合住一间,让新进的年轻教师有个栖身之地,方便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莆田第十五中学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去年获得莆田市教育系统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和高中教育进步学校荣誉称号,并升格为省二级达标校。“3年前,在全市考上本科的前1.2万名学生中,我校学生只有5名,今年增至130名。”余伟景信心满满,“硬件提升后,学校肯定会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
在乡村中学提质的同时,城区优质中学也向乡村地区下沉,通过建设新校区,为教育均衡作贡献,带动城乡融合。
中山中学壶兰校区位于莆田木兰溪新区核心地带,是城市南进的一步新棋,附近有新开通的主干道永嘉街,可直达高铁站,而且与莆田第一中学新校区近在咫尺,共同赋能片区开发。
“地基都打好了,目前处于主体施工阶段,预计3个月内完成,年底进入装修环节。”在中山中学壶兰校区工地上,施工方项目负责人吴志光介绍说,主体建筑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和体育馆,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眼下,100多名工人正在加速赶工,力争明年9月开学时投入使用。
“很多家长都盼着学校早日建成,孩子能够及时就学。急百姓之所急,我们也全程跟进,确保工程尽快保质保量完成。”中山中学校长雍俊山说,壶山校区是初中校,预计届时3个年级开办36个班,总学位可达1800个,让周边符合条件的孩子就近入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数字化课堂,共享高水平教学
“student、teacher、sports……”日前,在荔城区新度镇厝柄小学“专递同步课堂”,四年级教师陈静献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英文课。主会场内,本校18名学生端坐其间,跟着老师朗读英语。分会场内,借助数字化技术,蒲坂小学的24名学生出现在实时大屏幕中,与厝柄小学的同学共上一堂课。整堂课秩序井然,线上线下学生不时举手起立,抢读老师指出的英语单词。
近年,莆田市创新区域教研模式,率先在荔城区试点开展“专递同步课堂”教学。当前,荔城区在新度镇和黄石镇的小学开设了3个主会场,以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为主进行探索实践。
有些乡下小学的学科缺乏专职教师,往往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以前,主要通过线下“送教”解决这个问题,但受时空限制,效果不理想。
“我校是荔城区农村小学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学校,新学期学生数量达到1004名,涵盖幼儿园3个年级、小学6个年级。”厝柄小学校长柯粦说,该校专职学科教师配备齐全,为“专递同步课堂”主会场的开设打下了有利基础。
新度中心小学党总支副书记徐奇峰表示,“专递同步课堂”分会场增多,取决于网络设施的不断升级。目前,1个主会场单次教学最多只能带动2个分会场。一旦条件成熟,未来将在下坂小学、阳城小学等学校开设分会场。
除了乡下小学之间的互动,“专递同步课堂”也为城区小学优质资源下乡打造了高效平台。
9月16日上午,来自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许超军从市区出发,早早就到达黄石中心小学第一分校主会场,为开学第一场“专递同步课堂”做好各项准备。时间一到,主会场和分会场即时连线,屏幕上显示出沙堤中心小学的现场画面。课上,许超军为学生耐心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提问声此起彼伏,虽然似懂非懂,但多少有些收获。
“我校小学6个年级共有2600多名学生。”黄石中心小学第一分校驻点负责人林志萍说,这个主会场如同“中转站”,方便城区小学优秀教师在此“传经送宝”,已经开设了4个分会场,今年将开展6场“专递同步课堂”。
陈黎辉是黄石中心小学第一分校科学教研组组长,她几乎每次都会加入“专递同步课堂”,类似以前的线下“双师课堂”,既协助主讲人,也从中学习教学经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能够边上课边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掌握授课节奏和进度。”陈黎辉表示,“专递同步课堂”让她受益匪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