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环境好、条件好,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工作很到位,一日三餐的饭菜很可口。”日前,城厢区灵川镇幸福养护院内,刚做完慢性病检查的蔡瑞兰老人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城厢区户籍人口约4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8.79万人,占比达19.5%。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面对老龄化浪潮,城厢区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广建设长者食堂、嵌入式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等,加快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致力为老年人打造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让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逐渐成为现实。
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9月20日上午11点多,位于霞林街道德邻馨居小区旁的稻班长面点坊内饭菜飘香,人头攒动。这里也是莆糖社区长者食堂,每到饭点,社区内的老年人便准时前来打卡,乐享幸福“食”光。
“面点、卤味、汤粥、炒菜,种类繁多,荤素搭配,价格还实惠!”78岁的陈瑞兰是食堂的常客,她说,社区每月给老人们发放150元餐补,食堂也给予优惠补贴,大家都爱来这里用餐。吃饭之余,还能聊聊家长里短,相互有个照应。
食堂负责人朱杰介绍,店里根据老人喜好和饮食特点,量身定制适老化菜品,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卫生实惠的饭菜。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民政协管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按照网格化分工进行详细摸排,全面掌握用餐需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便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
“小饭碗”托起“大民生”。为解决老年群体的用餐难题,城厢区大力推进长者食堂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就餐需求。目前,该区已建成28家长者食堂,实现全区7个镇街全覆盖,其中,10家长者食堂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
该区对运营满一年、评估合格的长者食堂,予以一定比例的运营专项资金补助。同时,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用一餐饭的温度,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城厢区民政局局长方碧娴说,长者食堂不仅为老人提供了用餐好去处,也成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政部门将持续推动全区长者食堂项目不断提质增效,实现服务目标多元化、服务质量优质化,暖心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居家“享老”照进现实
“看到她来了,我就开心了!”聊天谈心、测量血压、整理家务……助老员隔三岔五上门嘘寒问暖,让家住常太镇渡里村的八旬老人韩道治暖意融融。
韩道治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不习惯异地生活的她选择独自一人留在老家。自从前年纳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后,经常上门的助老员邱秋芳便成了韩奶奶的“亲人”。“老人生活尚能自理,最缺少的是陪伴和关心,能给她一些心灵的慰藉,这是我的福气。”邱秋芳感慨道。
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让韩道治挂念的助老员是城厢区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养老服务,由第三方照料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人员。正是这些助老员,打通了居家养老的“最后一米”,让老年人享受到精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城厢区民政局养老慈善股股长邓涛介绍,该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为七类老年人,包括60周岁及以上的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等,以及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第三方照料护理机构的助老员定期上门,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浴、健康管理、代购代办、心理慰藉等服务。
为确保服务全覆盖、无遗漏,民政部门联动残联、镇街、村居等动态摸排更新七类老年人信息,录入城厢区居家养老e+综合服务平台,逐人建立健康电子台账。同时,不定期入户抽检服务质量,层层把关,让服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已为3225名老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有效提升他们的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幸福转变。
该区还探索“居家+社区+机构”服务体系,推出养老不离家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原居安老”,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温馨的养老服务。
小改造解决“大问题”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东海镇东海村的蔡文荣老人听力逐渐变差,日常与家人沟通非常吃力。他也因此越来越沉默,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了解到老人的这一情况后,村干部帮他向区民政部门申请了适老化改造项目,配备了助听器、可移动式无障碍坡道、多功能手杖等,不仅提高了他的听力,还解决了出行难问题。“别人说话都能听得清了,感觉自己变年轻了许多。”戴上助听器后,蔡文荣重拾了以往的开朗,家中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小改造,解决养老“大问题”。城厢区聚焦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需求,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社会组织(企业)专业化服务和操作,采取施工改造、设施配备等方式,帮助困难老年人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升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莆田禾康智慧养老产业公司的适老化产品展示台上,助行器、助听器、护理床、防走失手环、烟感智能监测终端等产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我们根据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建议他们配备相应的适老化设备。”该公司工作人员林晓阳说,通过居家微改造打造无障碍环境,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提高居家养老品质。
今年,城厢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将60岁及以上低保、特困家庭老人也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为精准匹配老年人的改造需求,工作人员提前入户调查、了解老人需求、选定改造套餐,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形成适老化改造档案,保证各项适老化设施能够精准送到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中。
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70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涵盖卫生间防滑处理、淋浴设施改造、床头紧急呼叫设备安装等30多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