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碳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来源:上观新闻)

今年3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今天(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1300多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目前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2024年以来,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有序开展市场交易,交易产品和方式逐步丰富,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全国碳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元/吨至106元/吨,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开盘价上涨103.1%,较2023年底收盘价上涨22.75%,全年交易价格呈上涨趋势,碳排放配额的市场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与国际其他碳市场相似,全国碳市场在履约截止日期后,成交量、成交价出现短期回落。截至今年8月底,综合价格收盘价69.3元/吨,在全球碳价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碳价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全国碳市场交易情况。

交易主体参与意愿增强促进了全国碳市场的活跃,2024年,全国碳市场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共1471家,较上一个履约周期增加1.38%;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全年成交笔数同比增长18%。由于市场供给的逐步提升,配额惜售现象缓解,2024年卖出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增加11.24%。

今年,重点排放单位的交易意愿进一步增强。今年截至8月底,挂牌协议交易的买入和卖出委托总量较去年同比上涨232%;新纳入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开设交易账户1277家。

配额分配与清缴机制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管理机制。中国碳市场根据强度控制的思路,采用基准线法免费分配配额,不对企业碳排放量设上限,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一致,较好地处理了降碳与发展的关系,配额清缴完成率在全球主要碳市场中保持领先。

2023年度中国碳市场配额发放量为52.15亿吨,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合计52.44亿吨,缺口总量占应清缴总量的0.55%,符合政策预期目标。

截至2024年底,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为99.98%,较第二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创历史新高。全国共有28个省级地区100%完成履约工作,较前两个履约周期明显增加,仅4家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足额履约。

原标题:《中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碳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