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一颗苹果的“跨界”之旅


一颗苹果的“跨界”之旅

  □记者 郭佳玥

  秋日清晨,静宁县山峁梁坳被晨光笼罩,漫山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挎篮穿梭,将“红宝石”般的苹果收入筐中。在这些果园中,有一颗特别的苹果,即将开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这颗苹果生长在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的种植基地,它不会出现在任何一家水果店或超市的货架上,而是将要经历一场奇妙的“跨界”转变。

  清晨7时30分,陇原红基地已一片繁忙。工人身着统一工装,将凌晨采摘的苹果分拣装筐,货车等候一旁。

  上午9时,载着这颗苹果的货车驶入陇原红加工园区,果香扑面而来。车间内,机器轰鸣与果香交织,清洗、分选等工序有序推进。“这条国内先进生产线主打NFC非浓缩还原汁,鲜果冷压榨工艺每小时处理3至5吨苹果,出汁率50%左右。”车间主任指着设备说。

  经全自动清洗后,苹果进入多级分选。光学分选机通过红外扫描判定其为“优质果”,导入高端果汁通道。几小时后,这颗原本每斤1.5元的苹果,变成300毫升高端苹果汁,零售价8元,价值数倍增长。

  若说陇原红实现苹果“从鲜果到饮品”的跨越,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让其跨界更“新奇”。在这里,苹果延伸出面膜、保健品等,实现“全身是宝”。

  走进西物优品展示厅,货架上除苹果脯、苹果脆等,还有苹果花茶、酵素、多酚,甚至苹果花手工皂和提取物面膜。“2018年起与天津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就是要把苹果价值‘吃干榨净’。”董事长王星拿起苹果花茶说。

  价格标签数据亮眼:一吨鲜苹果2000元,加工成果脯1万元、苹果脆2万元;一斤苹果花10元,加工包装后84克礼盒卖200元;深加工成多酚原料,每吨超10万元。“今年销售额破5000万元,高端产品占三成。”王星自豪道。

  西物优品还为苹果赋予文化内涵。“家有喜事送‘平安喜乐’。”王星介绍,“甘小星”品牌结合苹果“平安”寓意推定制礼盒,提升溢价。如今,该品牌已与陕西长武等地合作,输出模式与技术。

  研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从苹果皮提取抗氧化物质。“果肉做食品,果皮提多酚,果核萃取油脂,果渣制饲料,零浪费。”王星指着样品说,苹果皮提取物手工皂主打北上广深,单块100元仍供不应求。 

  苹果跨界不仅增值,更成百姓增收的“金钥匙”。陇原红包装车间,52岁的卢大姐正装果汁礼盒:“以前种苹果年入不足1万,还可能烂果。现在家门口上班,月挣3000多,还能顾家。”

  西物优品“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惠及更多果农。“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还以高于市场价10%收达标苹果。”王星介绍,公司长期用工30人,旺季招八十余名临时工,年发工资近三百万元;通过订单农业引导五百多户果农标准化种植,每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我种10亩苹果,以前等收购商,现在有保底,年入超8万。”果农李大哥笑着算账。

  “以往初级销售让果农收益不稳。”县林草局局长王俊棠表示,近年来,县里扶持深加工,已培育5家规模企业,年加工15万吨,解决了销售难题,还创造两千多岗位。下一步将招引更多深加工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让果农享受更多红利。

  夕阳西下,果园渐静,果农满载而归;车间机器仍轰鸣,苹果继续蜕变。这颗普通苹果的旅程,是静宁苹果产业升级的缩影——从初级到高科技产品,从本地到国内外市场,静宁苹果正带着乡亲们迈向共富未来。

责任编辑:樊醒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