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有了行动方案


  我国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9月2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五大任务。

  一要扩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二要提质量,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三要强保障,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优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按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四要优生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深化评价改革,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五要促融通,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持续优化职普结构,推进职普协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同时,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普通高中发展将面临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和普及水平持续提升双重挑战。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了八大行动。

  一是教育资源扩容行动,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新建一批普通高中。

  二是实施办学条件改善行动,完善国家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重点补齐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课程教学提质行动,严格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强化学校选修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加强研究性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立省市教研员联系县中机制。

  四是教师队伍提升行动,及时补充县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鼓励城区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优师计划”等项目向县中倾斜,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在职称评聘、待遇保障方面给予县中教师更大支持,选优配强县中书记、校长。

  五是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功能,鼓励城市高中向县中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县中教师数字素养。

  六是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评价、规范办学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七是办学规范化行动,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

  八是对口帮扶行动,实施新一轮教育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深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将县中托管帮扶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整体规划,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地方县中还存在片面强化应试教育的倾向,长时间刷题、反复刷题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行动计划》针对目前县中存在的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双休日、节假日违规补课等问题,就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要求各地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确保学生的作息时间合理合规。其次,要求保障学生课间休息、午休、晚间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再次,要求寄宿制县中结合学生实际,统筹安排好学生起床就寝、早操早读、晚自习和课外活动,防止超长时间学习和挤占正常休息时间。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责任编辑:陈卓,惠滢

流程编辑:罗征

原标题:“县中振兴”有了行动方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