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我承包大棚十多年了,今年收获最大,这都得感谢市残联把姜老师带到了村里来。”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的残疾人王福军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光是种黄瓜就能收入4万多元,加上苞米和豇豆,一年下来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咱残疾人也是越过越有信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王福军的感慨,正是沈阳市农村残疾人科技助残行动三年来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
9月23日,市残联在法库县召开沈阳市农村残疾人科技助残行动工作推进会。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吕波在会上介绍,科技助残是推动农村残疾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三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助残行动,全市构建了“培训+基地+金融+服务”的全方位帮扶体系,实现了从“输血式”救济向“造血式”赋能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行动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残疾人1500余人次,依托“e推客”平台发放助残贷款1730余万元,连续5年筹集资金210万元,扶持523户农村残疾人养殖牛羊猪980余头、鸡鸭740余只,激发了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累计走访农村残疾人家庭1000余户、解决问题2000余个。建立了一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带动了众多像王福军这样的残疾人家庭实现稳定增收。
未来,市残联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壮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矩阵,探索“全周期”培训模式,并优化金融、农资等要素保障,让更多农村残疾人掌握科学技术,融入特色产业链,共享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 封葑 实习生 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