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成为笑话,我也要同情一下贾国龙


  □林如敏

  客观地看,到目前为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西贝并没有爆出什么要命的硬伤。我们乐于见到一个餐饮集团蒸蒸日上,创业不易,它为社会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仅就这一点而言,西贝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

  和罗永浩的口水仗让西贝疲于应对。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有些时候,互联网也是健忘的。我们以为这事也就这样慢慢翻篇了,谁承想西贝会炮制出一篇心灵鸡汤似的网文,讲述了一个7岁孩子“毛毛”如何热爱西贝的故事,再一次把自己送上被群嘲的热搜。

  这篇文章名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说,毛毛从2岁就开始吃西贝,最近妈妈因为网络舆论不带他去,毛毛哭着闹着就是要去西贝,哪怕是用“去姥姥家”“买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也抵住诱惑,坚持要去西贝,这是他与西贝的“约定”。

  文章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笑话,在如浪如潮的嘲讽声中,西贝进行了删除处理。删除的举动又构成了一个新的笑话。于是叙事从笑话转变为丑闻。

  我真的有点同情贾国龙。作为一名打工人,同情一个有着数百家连锁店的餐饮集团老板,这似乎也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之所以不惮冒着成为笑话的风险,是因为我们可以脑补西贝进退失据的窘相。流失的客户肉眼可见,受伤的口碑亟待修复,但是“7岁的毛毛”哭着闹着,一定要完成与西贝的“约定”,这与其说是温情,不如说是膈应。这“哭闹”让人起一身鸡皮,让人无语凝噎。

  西贝公关可能也是尽力了。7岁,毛毛,去姥姥家,买玩具,等等,各种元素叠加出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儿童形象。但是,当种种元素最终集聚于与西贝的“约定”,这个形象便瞬间坍塌。7岁的孩子“毛毛”终究不可能是救火拯溺的天使,倒有可能成为一把往伤口上铺洒的盐巴。

  我不相信这是一个餐饮集团真实的公关水平。结合事件的前因后果,我很怀疑这是老板意志使然。如果是这样,贾老板真的该考虑一下适时从前台隐身,危机应对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专业的团队。我们并不愿意看到西贝的倒下,毕竟曾经我们也是它热情的食客。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