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老一辈赛艇人总跟我说,咱们中国一定要办一次赛艇世锦赛。”站在淀山湖畔,中国赛艇协会原副主席、世界赛艇锦标赛组委会赛事竞赛主任李建新,终于见证了数代中国赛艇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在这位“老法师”看来,上海赛艇世锦赛的举办,正是城市治理与赛艇文化的“双方奔赴”——苏州河治理为上海赛艇孕育了丰厚的发展沃土,成为这场顶级赛事的坚实基底;而赛艇赛事的持续生长,则为城市注入了蓬勃发展的赛艇文化。
苏州河孕育了上海乃至中国赛艇运动。1852年,一批上海外侨赛艇爱好者齐聚黄浦江畔,开启中国有记载的首场赛艇比赛;1863年,上海划船总会在苏州河畔成立;1956年,上海组建全国首批20余人的赛艇运动员队伍,成立上海水上运动场,苏州河曾是这支队伍的大本营。
1973年进入上海赛艇队,出战五届亚运会斩获七枚金牌,曾担任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主任16年……作为上海赛艇运动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在李建新的记忆里,上海老一辈赛艇人曾常年在苏州河上挥桨训练。可随着苏州河水环境日渐恶化,他们这一代运动员不得不转至龙华港口,后又迁至青浦的淀山湖训练。
“以前苏州河又臭又脏,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法划赛艇。”李建新的回忆,道出了上海曾面临的严峻水环境困境。早年间,苏州河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排河道,渐渐沦为人人避之的“黑臭河道”。
为了还市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一步步让苏州河重获新生。2002年,苏州河一期治理工程完工。彼时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的李建新,抓住这一契机,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在苏州河上举办赛艇赛。
李建新(右)上海赛艇运动的亲历者与推动者
不久后,首届上海市苏州河赛艇公开赛成功举办,吸引了中国香港大学生联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支队伍参赛。“那时条件简陋,没有专用码头,参赛的赛艇只能从青浦的河道连夜转运至赛场。”李建新坦言,虽然当年硬件不佳,但这场赛事承载了特殊的意义——不仅是“上海现代赛艇赛事的雏形”,也成为苏州河治理成果的首次亮相。
时光流转,苏州河的蜕变仍在继续。2018年,上海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建设。这标志着上海的母亲河进入全流域综合治理新阶段;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两岸建起23公里绿色走廊和65万平方米大型绿地,两岸的风景也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最佳载体。
苏州河环境的蝶变,让李建新与老一辈赛艇人的愿望愈发清晰:“能不能在上海,尤其是在市中心,办一场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赛事?”在李建新的推动下,2021年上海赛艇公开赛孕育而生。
如今,这项赛事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此前四届的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申城的赛艇热情,激活了城市的赛艇体育生态,也有力推动这项曾经非常小众的运动逐步走向大众视野。
李建新透露,上艇创办的2021年,上海注册赛艇俱乐部仅三家;如今这一数量已增至30家,日常参与赛艇活动的人数突破2万,20余所学校更将赛艇运动纳入体育课程,让这项运动真正走进校园、贴近市民。“无论是赛艇世锦赛初次到来,还是上艇持续举办,都为上海赛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赛艇世锦赛即将落幕,李建新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下一个目标,是将上海打造成‘全球赛艇重要城市’。”而世锦赛这场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展示,更将上海深耕赛艇文化、推动这项运动持续发展的全新起点。
原标题:《上海赛艇世锦赛|数代中国赛艇人圆梦,这是申城城市治理与赛艇文化的双向奔赴》
栏目主编:沈雷 文字编辑:陈海翔 题图来源:文汇报 陈龙 图片来源:文汇报 陈龙
来源:作者:文汇报 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