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早上好!先来看重要资讯。
伊朗拒绝浓缩铀换“制裁暂缓期”要求
据央视消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7日说,伊朗已拒绝美国提出的用全部浓缩铀换取对伊三个月“制裁暂缓期”的要求。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当日报道,佩泽希齐扬在结束参加联合国大会离开纽约回国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伊朗与多个欧洲国家磋商并达成一定成果,但美方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以换取三个月“制裁暂缓期”,这“绝对无法接受”。
佩泽希齐扬还表示,伊朗已为应对“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激活作出必要安排。
伊朗外交部27日发表声明说,由于英、法、德三国在利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推动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已终止的对伊制裁决议方面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做法”,伊朗驻上述三国大使已被召回伊朗进行磋商。
安理会26日就一份旨在延长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与核可该协议的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但未获通过。该决议草案由中国和俄罗斯提出,如获通过,伊核协议和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将延期6个月,各方可在此期间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妥协。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当日在参加安理会会议时就未通过决议草案批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他表示,第2231号决议规定的所有与核相关的限制必须按照商定的2025年10月18日永久到期,伊朗不会承认任何在此日期之后更新、恢复或实施这些限制条款的企图。
伊核协议参与方英国、法国、德国8月28日通知联合国安理会,以伊朗违反核协议为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根据该机制,除非安理会就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通过决议,否则联合国2015年以前对伊朗的制裁将在30天内恢复。
以防长:不会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发表声明称,目前已有超过75万名平民离开加沙地带,以方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正进入“决定性阶段”且不会停止,“直至实现所有目标”。
以色列国防军27日表示,过去一天内,以军重点扩大了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缴获了大量武器,并打死多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分子。以军对加沙地带约120个目标实施了空袭。
泽连斯基称以色列“爱国者”系统已在乌克兰运行
据央视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7日说,来自以色列的“爱国者”系统已在乌克兰运行一个月。泽连斯基还说,乌方今年秋季还将接收两套“爱国者”系统。
泽连斯基当天会见媒体时称,乌美正在讨论一项价值9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乌方已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详细”描述乌方需求,乌方愿就某些类型武器与美方达成单独协议,包括远程武器。
德国联邦国防部8月1日发布声明说,德国将再向乌克兰移交2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德国此前已向乌移交了3套该系统。荷兰看守内阁国防大臣布雷克尔曼斯8月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荷兰将向乌克兰提供5亿欧元美国武器装备,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部件。
俄外长:俄将对任何侵略行径作出“坚决回应”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7日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阶段发言时说,近期威胁对俄罗斯使用武力的言论越来越多,俄方将对任何侵略行径作出“坚决回应”。
拉夫罗夫说,一些国家明里暗里指控俄罗斯计划袭击北约和欧盟国家,俄总统普京一再揭穿这类挑衅行为。俄罗斯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意图。
关于俄乌冲突,拉夫罗夫表示,俄方从一开始就对消除冲突根源的谈判持开放态度。但俄方的安全和切身利益必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必须充分恢复和尊重乌克兰境内俄罗斯人和讲俄语人士的权利。在此基础上,俄方愿意讨论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
谈及俄美关系,拉夫罗夫说,俄方对继续进行俄美对话抱有一定希望,特别是在俄美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之后。美国政府当前的做法显示,美方不仅有寻求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意愿,还有与俄发展务实合作、避免采取意识形态立场的愿望。俄美两国对世界局势负有特殊责任,以避免人类陷入新的战争风险。
拉夫罗夫还重申了普京日前的一项提议,即在美国不破坏现有平衡的前提下,俄方将在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一年内继续遵守该条约规定的核心限制。
俄罗斯与美国于2010年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旨在限制两国部署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数量。该条约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原定有效期10年,后经协商延长至2026年2月5日。
遭美国撤销签证 哥伦比亚总统回应称“我不需要”
据央视消息,当地时间9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美撤销其赴美签证,强调言论自由不应被定罪,呼吁全球关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并警告“杀害无辜婴儿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同时表示自己“不需要美国签证”。
此前一天,美国国务院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撤销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赴美签证。美方表示,此举是基于佩特罗当天在纽约“鲁莽且具有煽动性”的行为。据报道,佩特罗当天在纽约街头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时,曾对一批美国士兵发表讲话,呼吁他们“不要执行特朗普的命令,服从人类的命令”。
多重地缘因素共振 油价偏强运行
本周期货价格开启连续反弹模式,近3个交易日内,国际标杆油价表现亮眼。其中,布伦特原油、WTI原油期货价格涨幅均为4.6%,内盘SC原油期货价格涨幅为3.8%,同时内外盘价差有所回落。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周油市的偏强表现,并非单一因素推动,而是俄乌局势、伊朗核问题谈判、委内瑞拉出口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俄乌局势的动态尤其牵动市场神经。
国投期货能源首席分析师高明宇表示,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反复要求欧盟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所有能源产品,还声称乌方可能“赢回全部领土,恢复原状”。这一表态也反映在市场预期中,目前Polymarket平台对“年内达成俄乌和平协议”的定价已降至年内新低。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袭击明显升级。据统计,8月俄罗斯炼厂因遇袭受影响的产能约120万桶/天,占其国内总炼油产能的17%。进入9月后,俄罗斯炼厂加工量进一步下滑至494万桶/天,较8月平均水平减少15万桶/天。最新周度数据显示,俄罗斯炼厂开工率仍在环比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的袭击范围已从炼厂扩大至油泵站、港口等能源运输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能源供应的担忧。
除了俄乌局势,俄罗斯国内燃料短缺问题也引发连锁反应。高明宇介绍,受车用燃料短缺问题陆续凸显影响,俄罗斯副总理已明确表示,将把现行汽油出口禁令及新增的柴油转售出口禁令延长至2025年年底。尽管近期俄罗斯原油出口暂时平稳,但8月以来炼厂与港口频繁遇袭,已导致炼油产品发运量下降。随着俄罗斯出口禁令向非汽油品类扩展,市场对俄罗斯燃料出口减量的预期还将持续强化。
虽然地缘因素短期内为油价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市场对供需基本面的博弈也从未停止。
海通期货分析师赵若晨认为,当前对油价最直接的支撑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担忧,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袭击,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的炼油能力与出口能力;另一方面是美国周度库存数据的“助攻”,近期美国原油呈现去库态势,说明供需层面暂时未给油价带来强下行压力,油价底部仍有支撑。同时,月差在油价反弹时同步走强,也意味着当前市场多头力量仍较强势,油价短期难以破位下行。
不过,需注意的是,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在夏季需求旺季之后已逐渐转向宽松。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美联储降息落地后,当前主导原油市场走势的核心矛盾,正围绕 “地缘溢价”与“供应过剩担忧”展开,这一博弈将直接决定油价未来的方向。
赵若晨认为,虽然地缘冲突会带来风险溢价,但支撑作用往往是短期的,关键在于事件是否会造成“长期、大规模的实际供应中断”。在她看来,目前原油市场正密切评估两大方向:一是俄罗斯出口的真实影响,以及欧美对俄的制裁是否会进一步收紧全球供应;二是OPEC+成员国的实际产量与出口数据,其增产计划的落实程度是判断未来供应压力的核心指标。此外,每周公布的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数据,也是验证供需强弱的重要依据。
谈及后续油价走势,赵若晨表示,当前市场仍趋向于“供需转向宽松”的预期,这一基本面决定了油价运行的重心趋于下移,但地缘政治风险会不断制造波动,进而限制油价的下跌空间,未来油价大概率会在“支撑与压力”之间呈现高波动状态。
高明宇也提到,“十一”假期前后或再次迎来地缘博弈的关键窗口期,俄乌局势、伊朗核问题两条主线均可能有新动态。不过,在无直接军事冲突升级的前提下,伊朗核制裁恢复、委内瑞拉出口受限这两大因素,对两国原油实际出口总量难以产生持续性影响,更多是短期扰动及出口流向的变化。“若东欧紧张局势进一步发酵,俄罗斯原油及成品油出口或因基础设施受损而进一步减量,油价短期仍存上行风险。”她称。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在国内外油价高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地缘风险的持续性,避免过度追涨杀跌,同时要把握节奏、管理好仓位,尤其需警惕节假日期间由地缘局势带来的潜在风险。从具体策略看,高明宇建议,原油系期货的保值空单可与看涨期权结合运用,以平衡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