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文脉绵长,医祖之德,福泽万世。9月28日清晨,庆城岐伯广场草木凝露、旌旗轻展,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在此启幕——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拜谒医祖岐伯活动盛大启幕,海内外中医药界专家、政企代表与各界人士齐聚医祖故里,以最庄重的仪轨、最赤诚的心意,缅怀华夏中医鼻祖岐伯,续写岐黄文化的时代新篇。
青山巍巍,宾客如云……走进岐伯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大屏循环播放的《庆城欢迎您》《岐黄故里健康庆城》专题片,将“岐黄故里”的历史底蕴与康养活力娓娓道来;《大美庆阳》《凤城传说》等歌曲相继奏响,婉转旋律礼赞这片土地的,为即将开始的拜谒活动铺垫了温情而肃穆的基调。
暖场节目以轻盈舞姿勾勒中医药文化的灵动,台阶上《黄帝内经》诵读声琅琅响起——穿越两千余年的经典文字,与大屏无声流转的庆城风光相映,时空仿佛在此刻交会,远古医道智慧与当代传承热情紧紧相拥。
指尖拂过晾晒的陇原药材,耳畔听闻义诊名医的专业解答,中药诊疗康养体验区里飘来药香。远道而来的客人漫步中医药文化市集在步入主会场前,便与岐黄文化完成了一次“零距离”对话。
“陛下可安心矣。你我的对话已成永恒,而后人的篇章——正书写未来!”《北地重逢千年之约》情景剧震撼上演,衣袂翻飞间,黄帝与岐伯论道行医的场景生动再现,远古医祖“上穷天纪、下极地理”的智慧身影仿佛跃然眼前;当二人齐声道出“岐黄之道源自北地,愿福泽天下、万世永昌”,全场掌声响起,这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共鸣。
9时整,第一声鼓声划破广场上空,9声大鼓次第响起,“击鼓9咚,寓意华夏中医鼻祖岐伯外布九州、内应九窍之通天功德!”紧接着9声钟鸣悠扬回荡,“鸣钟9响,寓意中医药文明九州共贯、六合同风惠泽绵长!”鼓钟和鸣间,医祖手持书卷的身影更显庄严,仿佛正凝视着这片福泽深厚的土地。
“维公元二〇二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序蜀清秋,松柏成瑞,五谷丰穰,谨以鲜花雅乐之仪,祭拜我华夏中医鼻祖岐伯……”鼓停钟歇,恭读颂文,颂文中既有对岐伯“创医理、著内经、济苍生”功绩的追述,也有庆阳“承岐黄之脉、兴中医药之业”的决心。
松柏凝翠、鲜花吐馥,19个花篮依次抬至岐伯雕像前,参谒嘉宾向岐伯雕像敬献花篮。“走进庆城岐伯广场,仿佛能感受到医祖岐伯的博。”马来西亚中医师总会马六甲分会会长杨伟雄说:“这次拜谒医祖仪式,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还有当地本土的草药、中医药的文化让我大开眼界,我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源远流长,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庆阳,了解庆阳。”
“‘陇十味’不仅是甘肃中医药的金字招牌,更是岐伯‘取法自然、用药如兵’远古智慧的当代回响。”敬献陇药环节,10位嘉宾代表依次敬献盛于篮中的当归、黄芪、党参等十味道地药材,在药香袅袅中,远古医道与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传承脉络愈发清晰。
最具巧思的当属“添粮添福”环节。嘉宾们手持盛满陇药颗粒与五谷杂粮的簸箕,缓缓将食材倒入器皿中。“五谷为养,本草为疗”,药食同源的智慧在葫芦之中得以具象——粮满则福至,药盈则康来!当最后一粒五谷落入器皿,阳光映照下的葫芦泛着温润光泽,恰似“福”与“康”在医祖故里生根结果。
“秋三月,此谓容平……”千人诵读《黄帝内经》将仪式推向了高潮,来自全球各地文化机构的学者、中医药大学的师生等肃然而立,齐声诵读,这一刻,穿越千年的医学经典与当代人的敬仰之心相融合,声波震撼着每个在场者的心灵,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传承中华医道精华的种子。
9时30分,2025年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的拜谒医祖岐伯仪式圆满告成,全体嘉宾向医祖岐伯雕像深深行鞠躬礼。此时,广场一片寂静,唯有秋风轻拂旌旗的微响。
北地秋浓,医祖安在;薪火相传,新章待续。在这片孕育了中医文明的沃土上,岐黄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凝视岐伯雕像,医祖的目光似乎仍在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热土……(张静 李云/文 俄少飞/图)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