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9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9月17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国际反恐合作分论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来自阿曼、埃塞俄比亚、南苏丹、斯里兰卡等21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澜湄执法合作中心等国际组织的百余名嘉宾参会。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承办,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聚焦普遍安全愿景,构建反恐合作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当前国际反恐领域重大问题和应对策略,围绕全球恐怖主义新形势与普遍安全愿景、共同推动相关国家反恐能力建设、携手应对新兴技术对国际反恐斗争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全球恐怖主义形势复杂严峻,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特点,呼吁以“三个倡导”积极应对新兴技术对反恐工作带来的挑战:一是倡导打破情报壁垒,推动全球情报实时共享,完善以国际组织为依托的多边反恐合作机制;二是倡导培育国际化反恐人才,推广维和警务、外警培训等领域的成熟经验,助力全球反恐能力建设;三是倡导聚焦联合国框架下反恐合作、新兴技术影响等前沿课题,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国际反恐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022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发布《德里宣言》,强调国际社会正面临以“数字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兴恐怖主义风险。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党委书记张立勋在分论坛作题为“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 携手构建反恐合作新生态”的主题演讲时强调,“恐怖主义活动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系统、3D打印、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兴技术开展恐怖主义活动,进而传播极端思想、策划袭击,对全球安全构成新威胁。因此,国际社会应携手建立技术屏障,加强数字空间监管,清理极端主义内容,遏制其数字化扩张。”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国际执法合作学院助理研究员吴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世界,恐怖主义仍然对国际和平与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次召开的国际反恐合作分论坛恰逢其时,为凝聚全球反恐合作共识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也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可行思路,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逻辑体系完备、理论价值突出,不仅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理念指引,更有助于完善全球公共安全治理,谱写全球公共安全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本次分论坛是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框架下举办的首个国际反恐合作分论坛。分论坛秉持“合作促安全、安全保发展”初衷,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旨在打造深入探讨反恐合作的重要对话平台,为构建更紧密的国际反恐合作网络、共享更广泛的国际反恐合作成果、推动全球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