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花木业“老家底”绽放新活力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相哲

沭阳,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在这里,60万亩花木田连阡接陌,35万从业者耕耘不辍。2024年,全县花木电商销售额达350亿元,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到如今的“中国花谷”,沭阳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沭阳花木产业的生命力,源于永不停滞的转型探索。”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表示,“我们正聚焦‘国大师、大品牌、大单品、大平台、大融合’五大重点,系统性推进产业价值提升,让‘老家底’焕发出新气象。”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

在沭阳县占地1500亩的“超级综合体”——华东花木大世界,一趟购买旅程,往往不会止步于一家店铺。选购了一盆心仪的盆景,店主会自然地指向隔壁:“那边的奇石馆,可以给它配个好底座。”几步之外,有本地书法家入驻的工作室,为作品题字落款。从一株植物到一件艺术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此无缝衔接。

“我们设计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而是一个产业生态。”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爱军介绍,“过去商户‘单打独斗’,现在我们通过对‘大平台’的规划引导,让超过100家企业形成互补共生的联合体。”

这种“卖场景”的理念,在园区内随处可见。一片数百亩的水域里,近200种睡莲竞相开放。“这片风景本身就是我们的‘活目录’。”基地负责人刘成成指着水中直径近两米的王莲说,“游客看中了,扫码就能把我们自主培育的30多个独家品种的种苗带回家。”从引导客户配齐“全套方案”,到将整片水域作为“活体目录”,沭阳正推动消费体验从“逛公园”无缝衔接到“把风景搬回家”。

从“产品力”到“品牌力”

在宿迁斑斓生态农旅科创园的组培室,“这款拇指大小的迷你黄蝴蝶兰,是我们联合攻关的成果,在今年亚太兰展上拿了大奖。”企业负责人罗万里语气里充满自豪。通过“联合育种”创新机制,依托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共建的10多个孵化平台,沭阳将6500多种种质资源握在了手中。

产业升级,人才是关键。在扎下镇一方园,46岁的盆景匠人方武传承并创新“沭派盆景”技艺,作品风骨独具。作为当地重点培养的“国大师”后备力量,他不仅申报了正高级职称,还建起10亩盆景教学场,每年培养新农人1500余名。

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共同擦亮了“大品牌”,而诚信是品牌的基石。在遍布全县的快递网点,一张印有监督电话的“诚信标签”是包裹出库的标配。自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诚信标签”9亿余张,网民满意度达98%,让“沭阳花木”从一个产品符号,升格为一个值得信赖的金字招牌。

从“一产独秀”到“三产共舞”

在返乡创业的周蒙蒙的直播中心,20多部手机一字排开,矩阵直播的喊价声此起彼伏。“我们还为高端客户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上门养护和修剪服务。”周蒙蒙说,“单这一项,去年就为公司增收了数十万元。”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正是产业大融合下价值链延伸的生动写照。

当产业的各个要素被激活,大融合的想象空间便被彻底打开。“花木+旅游”,催生了新河“百里花海”、花海航空飞行营地等一批乡村旅游新热点;“花木+文创”,让一截普通木材在“机器时代”工厂里,变成了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的精巧八音盒;“花木+康养”,生态优美的花乡正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2024年,沭阳全县接待游客超728.4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5.21亿元,真正将“生态颜值”兑现为发展产值。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