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关于做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工人日报)

观 点

要更好发挥工匠学院培育锻造技能人才的作用,不断完善工匠学院建设体系,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工匠人才队伍。

工匠学院是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阵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工匠学院致力于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竞赛、创新及交流等活动,通过培育特色工种品牌,积极培养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紧缺型、复合型工匠人才。

当前,要更好发挥工匠学院培育锻造技能人才的作用,不断完善工匠学院建设体系,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工匠人才队伍,以实际行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一,打造工匠学院的精神高地。一是做实做优“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将努力打造工匠学院以“讲产业故事”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思政引领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二是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在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生产一线,面对面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工匠学院培育职工的“三个精神”主阵地作用。三是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文艺轻骑兵”“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要求落深落细落实,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打造工匠学院的创新平台。一是工匠学院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要在突破技术瓶颈、打破封锁壁垒等方面着力,打造创新型平台。二是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面向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四技、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引导和支持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三是把创新创造作为产业工人薪酬分配的重要考量指标,健全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多措并举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技能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不断激发工匠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

第三,打造工匠学院的育才基地。一是进一步整合内外部优质培训资源,邀请大国工匠、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技术能手等担任授课教师,为学员提供前沿实用的课程体系。二是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三是通过开展联合培训、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推动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创建“职工技术技能云”,建好用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工会驿站等社会公益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性、普及性的技能培训服务。

第四,打造工匠学院的品牌效应。要对标全总“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要求,带动本级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性的工匠学院。一是落实“五个聚焦”建设要求。聚焦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工会特色;聚焦工匠人才特色,师资队伍具有鲜明的工匠元素;聚焦发挥示范作用,推动行业领域工匠学院体系建设;聚焦智能化技能培养,积极开展前沿技术体系化培训;聚焦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二是落实“六个有”基本条件。完善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具备行业技术培训比较优势。创造线上培训条件,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培训。要有一定培训规模,组织开展短期、长期和多工种的技能培训等,让工匠学院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三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更多社会资源转化为工匠学院的教育资源。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管理,规范人财物使用。同时,充分利用工会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