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衣凯玥)记者从青海大学获悉,近日,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相关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及创新范式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方面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完成中期评估。
该项目由青海大学赵新全研究员主持,聚焦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构建了“技术创新—模式集成—推广应用”三位一体实践体系。初步解析了三江源草地关键物种多样性特征及维持机理,创新直升机多载荷多要素监测、草地放牧承载力计量等技术,构建栽培草地生态功能—饲草生产力—营养品质协同提升核心技术方案,为草地功能研究与动态监测筑牢了技术根基。建成高寒牧草种质资源圃1处,完成23种试验牧草品种(系)的引种试种,建立栽培草地生态功能—生产力协调提升示范基地1处、高寒草地多功能维持多维度耦合示范基地2处;示范人工草地规模达2.8万亩,辐射12.5万亩,饲草生产可支持转移三江源国家公园放牧家畜65万羊单位,有效推动了区域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实践的融合。依托项目向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及NCBI数据库提交基因序列358条,鉴定高寒适应性关联基因43个,筛选促生抗逆菌株20株,发布《青藏高原草地变化特征及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后续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项目研究成果为三江源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提升与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在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