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惠民,一位致力于纤维材料与海洋科技融合创新的学者,正以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深厚的产业情怀,书写着人才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他就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特聘研究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闵明华博士。
开拓纤维新材料,革新传统渔网产业
闵明华长期专注于纤维制造技术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尤其在水产养殖与海洋工程用高分子材料领域贡献突出。他开创性地开展聚甲醛单丝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调控研究,系统揭示了聚甲醛单丝凝聚态结构与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填补了国内在该材料品种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空白,为我国渔网具行业带来全新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选择。
聚甲醛单丝具有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尤其适用于远洋渔业和深远海养殖等极端环境。闵明华不仅从理论上攻克该材料的关键成型工艺,更积极推动其产业化应用。2024年,在惠民县李庄镇党委的全力支持下,闵明华以特聘研究员身份与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牧场用生物环境在线监测养殖网箱”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迈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
攻关“智能网箱”,打造海洋养殖重器
在技术攻坚阶段,闵明华从网箱基础材料入手,充分利用聚甲醛单丝的特性,显著提升网箱整体机械强度和耐用性。他进一步将前沿传感技术与网箱结构系统融合,实现了对水温、盐度、溶氧量及鱼类行为等多维度数据的实时精准采集,为海洋牧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
他所参与研发的“海洋牧场用生物环境在线监测养殖网箱”具备两大突破性优势:一方面高导电性为电防污技术提供条件,可有效减少海洋生物附着,延长网箱寿命并改善水体交换能力;另一方面实时监测功能使养殖户与研究人员可远程实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饵、防疫等养殖策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推动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标杆装备。
构建人才平台,激活产业生态
闵明华深刻认识到“人才聚集—技术突破—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关系。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与金冠公司技术负责人任立超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协助企业培育本土技术骨干。同时,他推动李庄镇实施“制造+引进”双轮驱动策略,助力当地与上海纤维研究院、东华大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对接,合作成立绳网研究院,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培育一批、带动一片”的聚才效应。
在他的推动下,李庄镇依托“一院一会一中心”人才服务平台(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网赋能中心),持续强化人才对接和成果转化服务功能。针对传统绳网材料强度低、耐磨差、难以适应现代海洋渔业需求等问题,闵明华协助企业新增产学研合作20项,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纤维材料检验、绳网力学性能检测、绳网环境稳定性评价等6间专业实验室,显著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检验能力。通过系统技术攻关,团队先后在减少“幽灵捕捞”、降低海洋微塑料污染等方面实现10余项突破,推动产业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从实验室走向深蓝大海,从科学家变身为产业创新合作者,闵明华以坚定的创新信念和扎实的工程实践,展示了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多元路径。他不仅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更以人才引领推动整个绳网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作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优秀代表,他成为“产才融合”发展模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位科技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进步的初心,也让人们看到一个县域城市以人才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远见与决心。
原标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密码”系列报道|科技引领海洋革新 产才融合赋能惠民——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闵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