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黄灏 杨云腾 刘伟 朱嘉阳
9月22日,为期三周的2025年丹阳市第三期市管干部专题进修班进入尾声,47位进修学员正分组对丹阳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课题开展实地调研,最终将形成可供参考的调研报告。“通过广泛调研,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当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参训学员、丹阳市统计局副局长李晨说。
当前,丹阳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丹阳抓好“关键少数”,聚焦干部能力现代化建设,丹阳市委组织部会同丹阳市委党校创新开展全市干部培训工作,通过系统性、实战化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产业、通科技、善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丹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施策,培训体系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实体经济一直是丹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强底气。围绕产业强市、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丹阳的干部培训体系由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考察学习、能力提升四大模块组成。
今年以来,丹阳已成功举办三期市管干部专题培训。培训开始前,丹阳市委组织部门共收集48个部门、12个镇(街道)的培训需求126条,精准把握干部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短板。同时,对所有市管干部培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结合实际在全年分三组进行培训。
培训过程中,丹阳先后邀请60位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等组成师资团队,确保课程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同时,对于经济部门、科技战线、乡镇基层等不同领域的干部,进修班通过开展“小班化”“定制化”培训,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创新实践,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培训效能
“培训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完善报告的过程也增加了团队凝聚力。”第二期进修班学员、丹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晴说。
丹阳的干部培训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创新构建“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案例教学深度启智,每期培训均精选数十个实际案例,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培育等内容,通过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地观摩开阔视野,组织学员赴南通、苏州等地学习,重点考察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数字经济培育等经验;一线调研锤炼本领,创新“培训+调研+决策”模式,组织学员深入重点企业、乡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丹阳文旅破局出圈的路径思考》《关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调研报告》《珥陵镇联合体党委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深化路径调研报告》……一篇篇数据详实、路径清晰的调研报告,不仅凝结了学员们的努力,也为丹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少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学以致用,成果转化释放发展新动能
“在南通开展的乡村文旅调研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农文旅融合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晴表示,培训结束后,自己很快投入到了农文旅融合的相关工作中。今年以来,丹阳抢抓“苏超”和丹阳首届“村BA”等赛事热度,大力推进“共富片区”民生项目,推出多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农文旅融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每一期紧贴地气、紧靠实际的培训,让学员在调研考察过程中带着问题看、奔着解题想,在参考借鉴经验做法的同时,总结心得、提炼思路,有力提升了学员创新攻坚的能力本领。“服务大局、助力攻坚,这既是领导干部培训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客观标准。”丹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傅辉表示。
能力提升带来新气象。参训干部普遍表示:“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系统性思维、创新性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丹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长效化机制,持续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效能转化,为丹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