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非遗佳作《九龙寓瑞图》闪耀中国—东盟博览会


本报讯(记者 张艳艳)近日,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品评选活动中,由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推荐、青海赞檀花开文创开发有限公司创作的掐丝唐卡作品《九龙寓瑞图》,荣获优秀设计奖。该作品以其精湛工艺、深厚文化内涵与创新融合,从近60个国家1900余家企业的4500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国际瞩目。

据介绍,《九龙寓瑞图》深度融合青海湟中镶丝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与宗喀唐卡(省级非遗)两大传统工艺,通过金属掐丝与矿物颜料绘制的创新结合,实现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作品以九龙为主题,黑色为底、金色为主、蓝色点缀,三种色彩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象征威严、华贵与灵动。圆形摆盘造型寓意“圆满”,呼应中国传统审美中对和谐与完整的追求。九条神龙姿态各异,主龙腾跃居中,余龙盘绕呼应,既呈现“九龙聚瑞”的热闹场景,也寄托着国泰民安、山河统一的美好寓意。

制作该作品需经历设计、掐丝、填料、打磨等多道工序。匠人需将金属丝手工掐制成形,固定于画布,再以天然矿物颜料细致填色。整个过程要求极高的技艺精度和耐心,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充分体现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际性经贸与文化盛会,本届评选综合AI技术与专家评审,最终颁发出金奖10项、银奖20项、优秀设计奖15项和最高人气奖15项,获奖率仅约1.3%。《九龙寓瑞图》的获奖,不仅是其艺术与设计水平的国际认可,也为西宁非遗走向世界拓展了新的平台。

近年来,西宁市通过颁布《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建设非遗馆、推进“非遗进校园”等多措并举,积极构建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实验区,着力提升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活力。此次《九龙寓瑞图》的成功,正是西宁非遗创新探索与传承实践的生动体现。

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表示,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河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