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人间开画廊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晨起推窗,忽觉风里掺了三分薄凉,原是秋已悄至。这初秋不似春之喧闹,夏之炽烈,冬之肃杀,倒像一位丹青妙手,于人世间徐徐展开一卷斑斓长轴。

巷口的梧桐最先感知秋意。叶片边缘已泛起焦糖色,仿佛被时光轻轻焙过。风一经过,便有几片翩然坠落,打着旋儿贴地滑行,发出窸窣脆响。拾起一片细看,叶脉纵横如老人手纹,其间蜿蜒着季节更迭的密码。树下卖糖炒栗子的老伯掀开锅盖,白汽腾空而起,混着焦糖香弥漫整条街巷——这是秋日画廊入口处第一幅带着暖意的风俗画。

信步至城郊公园,秋的笔触愈发淋漓。银杏大道已铺就金色长廊,阳光从枝桠间隙筛落,将落叶染成通透的琥珀。有孩童奔跑着追逐翻飞的叶片,笑声清脆如银铃摇响;长椅上相依的老人披着毛绒披肩,安静看云卷云舒。秋色在此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将人间温情淬入画框:那对老人霜鬓旁的依偎,恰似两株经霜的老菊,在秋光里沉淀出相守的静美。

最动人的展区却在乡野田间。稻浪翻涌成金色海洋,穗粒饱满低垂,谦恭地向大地行礼。农人穿梭阡陌,镰刀划过处稻秆齐整倒下,留下沁入肺腑的清香。田埂上野菊开得正酣,紫的白的黄的点缀在褐土间,像谁打翻了调色盘。远处晒谷场上,新收的稻谷铺成巨幅金黄地毯,农妇扬谷时扬起一道虹——这劳动缔造的美,才是秋日画廊最磅礴的立体画作。

暮色四合时,秋的创作仍未停笔。霞光将云朵染成绛紫与橘红,群雁列队飞过天际,翅尖蘸着夕晖写下人字诗行。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窗口飘出糖醋排骨的酸甜香气,与楼下糖炒栗子的焦香交织,勾出俗世最熨帖的烟火气。阳台上晾晒的辣椒串红得灼眼,如同悬挂的丰收爆竹——秋的画廊从不拒斥人间烟火,反将日常淬炼成艺术。

夜深人静时,忽有桂香破窗而入。那香息不似花香甜腻,带着清冷月光质地,丝丝缕缕渗入梦境。推窗寻觅,只见月中桂影婆娑,而人间桂树隐在夜色里,只以暗香绘制无形丹青。方才顿悟:秋之画廊从不在庙堂高阁,它就开在人间烟火处,在每一片脉络分明的落叶里,每一粒饱满的稻谷中,每一声收获的欢笑间。

秋这位画家最懂留白之道。它染红枫叶却不掩松柏苍翠,收获果实亦不阻新芽暗孕。在绚烂与凋零并存的画卷里,它从容讲述着生命荣枯的哲学——凋零是为新生蓄力,收获终将走向播种。当我们踏着沙沙落叶走过长街,其实正行走在永恒的轮回之画中。

凉月西斜时合窗,怀抱满袖秋香。忽然明了:最深沉的秋意不在目之所及,而在心之所悟——那是对时光流逝的敬畏,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生命循环的坦然。秋日画廊终将收卷,但它赠予人间的那份澄明通透,早已渗入我们的血脉魂灵。

□彭晃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